我国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量子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迎来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具有实质意义的创新成果。这些领域的领军企业与美国同行相比,毫不逊色。排名第二的企业发展迅速,而位居第一的企业对此感到颇为紧张。

中美之间目前正呈现出全面的竞争态势。拜登政府采取的是科技领域的对抗策略,而特朗普时期则侧重于贸易战,两者均旨在减缓我国的发展步伐。不容置疑,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之间的对立与摩擦将愈发频繁。

这次的关税战,或许能让外贸企业更好地思考外贸这门生意。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国家间的交往是外贸发展的稳固基石。展望未来,外贸市场的核心必然会发生位移,聚焦于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那些与中国保持长期友好关系的国度,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将带来更高的可预测性。而过分依赖单一市场,或是对那些不确定性较高的国家进行投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做法风险极高。

未来,纯粹从事外贸的企业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内外贸相结合的企业。由于外贸业务深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剧烈波动,没有人能够确保未来不会再次遭遇类似超级黑天鹅事件。相比之下,国内市场才是最稳定的保障。尽管内贸竞争激烈,但它的市场规模庞大,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需求多样化。即便是在这个巨大市场中占据一小部分份额,也能让众多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

公司的发展进程中,防范风险往往比寻求增长机遇更为关键。谁能预料到,美国市场竟会突然间“蒸发”,外贸企业瞬间可能因关税政策的影响而陷入困境。从事外贸业务,市场变幻莫测,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然而,面对政策环境的突然变化,那些风险意识薄弱的个体可能会遭受致命打击,相反,对于那些早已在国内市场进行布局的人来说,这或许只是轻微的挫折,并不会对其根本造成损害。

能否预判公司可能面临的发展隐患,甚至构建极端生存的预案,这实际上是对公司创始人能力的严峻考验。

谁能更好地判断风险,谁就能为风险定价。

混乱往往孕育着机遇,市场越是陷入混乱,那些缺乏坚实基本功的企业就越有可能被淘汰,经历一番混乱之后,市场环境反而会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在一片混乱之中,定会涌现出若干企业,它们能够捕捉到发展的良机。比如,在二十年前口罩热潮中崛起的家居用品行业,健身市场,电商平台以及海运公司股票,还有短视频直播领域。这些企业能够在环境剧变中实现主营业务的转型升级,或者借助资本市场的风口,扩大资产规模,亦或是发掘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业务,从而实现十倍以上的增长。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