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4日开始,中美双方经过调整的关税措施正式生效。美方决定取消对中国商品所加征的关税中高达91%的部分,同时调整了对等关税,将原本的34%对等关税中的24%暂缓征收90天,仅保留剩余的10%关税。
众多外贸企业纷纷利用这90天的机会,迅速投入到一场拼抢生产、争夺船期舱位、力求出口的激烈竞赛中。
过去三周,刘荣坦言自己的工作强度骤然增加。
身为江浙地带一家出口消费电子产品的企业领导,他不仅加紧步伐组织生产与发货,同时也在积极搜寻货运代理公司,预定船只舱位,力图在90天的期限内清空美国客户的订单。“虽然疲惫,但内心充满喜悦。”刘荣对记者表示,若能在90天的期限内顺利完成美国客户的订单交付,企业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国际贸易收益,而且还能有效缓解之前因订单积压导致的供应链贷款难以按时归还的困境。
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之前,他已经向某家货运代理公司成功预约了新的航次舱位,目的是确保那一批商品能够在8月中旬之前抵达美国的港口并完成通关手续。即便美西航线20英尺集装箱的最新运费价格比几天前上涨了50美元,他们还是下定决心,坚决提前锁定舱位。刘荣向记者透露,能否在90天的期限内将货物送达美国港口并顺利完成通关,这不仅关乎企业能否及时获得剩余的70%货款,同时也对银行在发放下一笔外贸贷款时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金融机构正紧密跟踪外贸公司“抢出口”的实际进展,并将此作为提供贸易融资的关键参考。自5月中旬开始,若外贸公司因向美国客户交付订单而申请供应链融资或外贸融资,我们将调查其是否能在90天的期限内将货物送达美国港口并完成通关手续。华东地区一家国有大行公行业务部门的主管牟强向记者透露。
分析原因,银行内部人士同样担忧,在90天宽限期结束后,美国可能再次修改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政策。这可能导致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因需缴纳更高的关税而滞留在美国港口,难以顺利完成清关手续。这种情况将使得外贸企业难以及时收回剩余货款,进而影响到他们偿还银行的外贸贷款本金及利息。
他向记者透露,为了保障已发放的外贸贷款能够“顺利归还”,他所在银行的工作人员一方面频繁前往外贸企业厂房,亲自观察企业订单的生产与交付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他们还利用个人关系,帮助一些外贸企业安排船只的舱位,确保产品能在90天的期限内运达美国港口并完成清关手续,进而按照合同规定,收取美国客户的剩余货款,用以偿还银行的外贸贷款。
有些外贸企业急于“抢出口”,也有外贸企业淡定应对关税争端。
刘洋,华侨银行环球金融市场部的董事总经理,向记者透露,在最近参加的江苏外贸企业座谈会上,他观察到与会企业对于关税争端大多保持冷静。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采取了多种策略:有的在海外设立工厂以减轻关税带来的压力,有的则迅速调整了生产计划,并且与美国的客户重新签订了以离岸价为基础的出口合同,从而有效避开了关税波动的风险。中国企业对出口配套的金融服务需求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这无疑是对银行提供紧密服务的本领的一次严峻检验。他坦率地指出。
抢船期让贷款发放“有底气”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揭示,5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这一数值比上一个月上升了0.5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的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呈现上升态势,其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相互降低关税,使得出口市场状况有所改善,从而推动了需求的稳定增长。此外,目前正处于90天的关税豁免期,这促使企业加速生产,以抓住出口的机遇。
与此同时,5月份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465万标准箱,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2%。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众多外贸企业纷纷积极预订船只舱位,以期通过“抢出口”的方式,在90天的期限内将各种商品运送至美国港口,并完成清关手续。
在采访中,刘荣屡次向记者强调:“为了确保船舶舱位的预定,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自五月中期开始,他奔波于各处,设法联络了众多货运代理公司,每日逐一向他们咨询最新的船舶班次、舱位分配以及集装箱运输的费用。“若是自己稍有迟疑,那些舱位和船期便可能被其他从事外贸的企业抢先预订。”刘荣向记者透露,这让他心中时常涌起一股不安——生怕自己屡次错过舱位和船期,进而使得企业无法在90天的交付期限内完成对美国客户的订单。
为了增加外贸订单数量和提升外贸业务的收益,他之前与美国客户签订的电子消费品交货合同,主要以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形式进行,这表示他需要独自承担从货物启运至抵达美国港口期间的全部费用和潜在风险,涵盖了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等。面对当前外贸行业“争夺出口”的热潮,他不得不投身于船舶班次和舱位的激烈竞争中。考虑到美国等额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我计划与美企重新协商以FOB报价为基础的贸易合同。然而,当前我们急需加速处理美企积压的订单,确保在90天的期限内将货物运至美国港口并完成清关手续。刘荣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他指出,这一举措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能否按时收回美企剩余的70%货款,这些款项将用于偿还外贸及供应链的贷款。
他向记者透露,自5月中旬中美两国实施对等关税的调整以来,金融机构特别留意了外贸企业向美国交付订单的效率问题。过去,银行曾向他们推出一款依托海关信息的信用型外贸贷款服务,该贷款的信用额度大约为2000万元,年利率大约为4%。当企业因获得美国客户的订单而向银行申请外贸贷款时,银行仅需借助海关数据来审查企业的报关单和仓库单据,便可迅速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动资金贷款,从而便于企业支付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产人员工资等费用。目前,在银行批准新的外贸贷款之前,它们会核实企业是否能够在90天的期限内将货物运达美国港口,完成海关清关手续,并将产品交付给美国买家,这一核实结果已成为银行决定贷款发放的重要参考依据。
刘荣明确表示,他们已向银行真实汇报,自接到美国客户的订单起,预计在三周内可完成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生产,同时已提前预订了船舱,妥善安排了产品的物流运输,预计大约在两个月内,消费电子产品便能顺利抵达美国港口并完成清关手续。根据现有的生产计划和物流运输进度,目前所接到的美国客户的新订单,在90天的交付窗口内完成交付任务,难度并不高。然而,银行依旧会依据其过往对美产品出口的生产、物流运输以及港口清关的周期,重新对他的解释进行“可靠性”的评估,并将此作为批准新贸易贷款的关键参考。
为了迅速获得银行的外贸贷款,以便支付原材料款项并组织生产,尽管近期美国西部港口20英尺集装箱的运费飙升至5000美元,我们还是下定决心提前预订了船期和舱位,并加班加点推进生产,以此向银行展示我们的信心。刘荣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
贷款服务还需“一企一策”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其他外贸企业身上。
牟强向记者透露,自5月14日起,中美两国将在接下来的90天内互相降低同等关税。在此期间,外贸企业能否在90天的窗口期内迅速抢抓出口机遇,完成对美国订单的交付,这已经成为他们决定是否发放相关贸易贷款和融资的关键因素。
近期,他任职的银行对多家外贸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旨在掌握他们在积极拓展出口业务方面的最新动态。
牟强向记者透露,经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他们观察到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在把握90天交付美国订单的时间窗口上信心各异。那些与航运和货代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的大型外贸企业,不仅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而且能够确保相对稳定的船只舱位,因此在90天窗口期内完成美国订单交付的信心普遍较强。鉴于此,银行也愿意对这些大型外贸企业加大贸易贷款的支持力度。
相较之下,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表示,他们不仅要加班加点以加速生产进度,确保按时交付美国客户的积压订单,还要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船期和舱位来安排商品的物流运输。然而,由于原材料采购进度参差不齐,以及船期舱位预订的不确定性,他们对在90天窗口期内全部完成美国订单的信心相对较弱。
牟强向记者透露,总体来看,我们对于这些中小型的外贸企业,坚持不抽贷也不断贷。然而,为了有效管理外贸贷款可能面临的风险,我们建议部分企业考虑将房地产作为抵押物,以增强信用,从而便于银行高效地审批新的外贸贷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填补原材料采购和运费等资金上的空缺。
顾春晓,平安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透露自4月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措施以来,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抵达香港后清关的时间以及外汇风险规避问题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特别是,他们担忧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从而大幅减少外贸企业的利润。因此,这些外贸企业对于远期外汇掉期等衍生品用于对冲汇率风险的需求日益增强。
牟强指出,该行不仅针对各外贸企业在美国订单交付方面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贷款扶持措施,还在积极强化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外汇风险规避金融服务。针对大型外贸企业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总行明确要求各分支机构实施“一企一策”的服务策略,确保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银行跨境业务部门的众多人士透露,他们正依据外贸企业出口抢抓机遇的最新动态,对信贷政策进行相应调整。在批准新的贸易贷款之后,他们将通过多方面渠道,帮助外贸企业提前锁定船舶舱位,确保相关产品在90天的期限内顺利抵达美国港口,完成清关和交付;对于那些认为无法在90天期限内完成交付的美国订单的外贸企业,银行会综合考虑其整体运营情况、以往外贸订单的交付收款特征以及美国客户的履约付款能力,尝试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或建立共同承担贷款风险的机制,向其提供外贸贷款以支持其持续生产和订单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