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划清除数亿条低效
在全球电子商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亚马逊成为众多跨境商家出海的首选平台。正因为此,一旦亚马逊的管理层出现任何变动,往往能迅速吸引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
近期,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正秘密进行一项名为“弯曲曲线”的重大变革项目,此计划预计将淘汰约240亿个被判定为“低效”的商品条目,其目的是对整个平台实施全面的架构调整,目标是将有效商品编号(ASIN)的数量从当前的740亿个缩减至500亿个以下。
亚马逊的Bend the Curve项目将进行大规模的低效产品淘汰;信息来源:bites。
亚马逊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我们正在实施一项成本降低策略,旨在淘汰那些无用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不准确、不完整,或者以其他形式未能达到我们的标准。然而,这一举措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削减活跃用户数量。”
根据发言人的阐述,亚马逊计划淘汰的无效商品主要包括那些长期无货、存在瑕疵或根本未曾销售过的“空壳链接”。比如,若某商品背后缺乏真实库存支撑,又或者产品已有两年未曾更新,这样的商品便有可能被认定为低效。
值得注意的是,消息来源透露,亚马逊在2024年新增了一项特别的功能,该功能旨在限制流量,目的是为了阻止那些商品目录庞大且活跃度低下的平台卖家继续建立链接。据内部资料统计,自该功能实施以来,至少有12000位平台卖家因拥有超过10万条商品且在过去一年内未曾销售任何产品而受到了限制,同时,超过1.1亿个新商品也被成功阻止了上架。
亚马逊限制表现不佳的卖家继续创建;图源:win
从客观角度分析,无论是Bend the Curve计划抑或是其相关功能,它们都可能导致亚马逊平台上商品种类的减少,甚至可能无意中伤害到一些无辜的商家,尽管如此,这些措施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亚马逊不断丰富其商品种类,也因此赢得了“万能购物平台”的称号。但是,随着商品种类的持续增多,重复的链接和无效的链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原本广受赞誉的商品组合,渐渐演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ISI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24年,仅有68%的消费者认为亚马逊能够提供最优质的产品选择,这一比例远低于2022年的84%,创下了近12年来的新低。
亚马逊平台好评率下滑;图源: ISI
此外,鉴于每个产品页面均需调用亚马逊云基础设施AWS的资源,这740亿条数据为亚马逊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据悉,2024年,亚马逊仅通过淘汰陈旧的商品信息,便节省了大约2200万美元。展望2025年,在Bend the Curve计划的推动下,预计亚马逊还将进一步降低3600万美元的云服务费用。
2、站在卖家立场考虑问题
亚马逊大规模淘汰效率低下的产品,确实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益,从而为增加高品质商品供应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然而,对于平台上的商家来说,Bend the Curve并不仅仅是剔除低效产品那么简单。
尽管亚马逊方面已经对所谓的“低效”现象给出了明确的界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阈值的不断变动,这让卖家们难以准确预测潜在的风险,从而很容易遭受无谓的损失。
最显著的问题在于“跨账户连带惩罚”,不少拥有多账户的商家发现,即使他们其中只有一个账户因表现不佳被系统认定为低效,他们名下的所有相关账户也会被一并禁止创建新商品。一位家居用品商家在论坛发帖称,由于他未能及时处理旧账户中的低效问题,导致他的主要账户无法上架新品,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卖家账户被连坐;图源:win
更严重的是,亚马逊在问题沟通方面表现不佳,众多账户受限的商家普遍反映,申诉流程复杂且成功率不高;他们收到的违规警告含糊不清,并未明确指出具体违规的商品或行为,导致商家想要进行整改却无从下手。
由此可见,亚马逊在政策执行与沟通方面有待提升,因为第三方卖家无疑是其核心资产之一,其销售的商品占据了亚马逊整体销售的六成以上。若过度依赖机械化的执行方式,将可能损害卖家对平台的信任,从而对平台的生机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方卖家是亚马逊电商业务的重要支柱;图源:亚马逊全球开店
总体来看,亚马逊提升运营效能的出发点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亟需更加注重从他人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该平台应采取增强政策公开性、改善风险预警系统、精简投诉处理步骤等措施,以实现算法效能与平台包容性的协调,力求平台管理更加细致和公正。这不仅能够保障政策的顺利执行,还能降低与商家之间的冲突,从而有效打造一个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环境,促进平台与商家的共同进步。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