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货运代理公司遭遇破产都会在业界引发波澜,尽管货运代理行业早已多次经历大规模的整顿,然而其中仍有不少未被淘汰的“幸存者”。此次,一家知名的大型货运代理公司遭遇破产,更令人震惊的是,它还是业内广为人知的国际物流企业。

近期,众多商家纷纷揭露,业内颇具盛名的物流巨头“跨境好×”遭遇了资金链断裂,同时,该公司所有员工已被解雇。此事件在行业内引发了巨大震动,原因在于该平台不仅是业内知名的物流企业,还曾成功完成了数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汇聚了上千家物流服务提供商,服务卖家数量更是突破了万人。【迎战Prime Day,不畏物流挑战!】7月份,深圳将举办亚马逊旺季备战卖家峰会,届时可提前与官方平台及亿级大卖家建立联系,拓展更多亚马逊卖家的人脉!赶快点击报名参加吧!

01

业内知名物流平台倒闭

据相关资料显示,“跨境好×”乃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境物流服务枢纽。此平台专注于解决跨境电商货主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关注的时效性、安全性、价格及服务质量等问题。为此,它汇聚了众多跨境物流企业,并提供了全程交易保障。此外,平台还能实现物流保险和物流金融等服务的无缝对接,旨在打造一应俱全的跨境物流服务体验。

这个原本看似方便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如今却突然遭遇了严重的危机,悄无声息地爆发了问题。公司里的员工们对此感到十分困惑,不知所措;而那些在平台上进行交易的卖家和物流服务商,也像是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一突发状况。

依据“跨境好×”向员工发放的《劳动合同终止告知书》表明,公司目前面临经营困境,已无力维持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因此,我们不得不从2025年5月28日起终止与各位的劳动关系。若双方愿意协商解决劳动关系终止事宜,目前公司愿意提供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据该公司员工透露,公司现已全面遣散了全体员工,同时,该平台也已暂停服务。然而,对于公司提出的所谓解决方案,众多员工表达了不满情绪。

某社交媒体上,一位自称为前员工的网友进行了控诉,他透露:“5月28日傍晚6点钟左右,公司以经营状况不佳为借口,宣布了公司解散的消息,并带着资金逃离现场。进一步调查发现,公司未支付给合作服务商的货款金额达到了一千多万元,具体数额尚不明确。此外,公司还强迫在职员工接受一个月的赔偿金后离职,时至今日,员工们仍未收到应得的业务提成。”而且,我的客户利益遭受了极大损失,他们在4月至5月期间在平台上连续下单,并已向平台支付了超过100万元的款项。然而,由于服务商未收到公司货款,他们以各种借口要求客户重新支付运费以赎回货物(赎货金额各不相同),而客户的亚马逊店铺仍需正常运营。最终,客户只能选择妥协,并与服务商协商解决支付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雨果跨境搜索揭示了一个事实,即尽管该平台的官方网站仍能正常访问,但注册功能已无法使用。众多业内卖家纷纷表示,“跨境好×”的崩盘并非突然,迹象早已显现。原因在于,该公司早已陷入法律纠纷,股东和法人更迭频繁。此外,业内媒体曾多次发出对该平台的警示,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警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该平台吸引了众多物流企业入驻,然而,平台却悄然无声地停止了运营。由于物流商们未收到平台的运费,他们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卖家,并要求卖家支付运费以赎回货物。

现在对方索要三倍的运费来赎回货物,这分明是明目张胆的勒索,让人实在不知如何是好。无论是支付高额亏损还是放弃货物,结果都是亏损,只是亏损的多少不同而已。对于卖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已经支付了运费,而现在却要为平台的突然崩溃承担后果。

卖家们反映,若要追回货物,目前只能努力与物流公司协商解决,因为“跨境好×”平台拖欠了服务提供商的运费,物流公司意图从卖家手中弥补部分损失。由于各家的物流公司不同,赎回货物的方案也有所差异,有些卖家甚至被要求支付四倍的赎金,这已经大大超出了货物的价值。对于货值较高的卖家,或许还有意愿支付这笔费用,但面对货值较低的卖家,往往只能选择无奈地放弃货物。

02

多家货代频频暴雷

跨境优质企业的突然解体并非个案,实际上,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此类突发性崩溃事件屡见不鲜,资金链条断裂、负责人失联、平台债务累累已经成为货运代理领域中的常见词汇。

洋国际物流集团,这家拥有悠久34年历史的知名企业,却在2025年5月1日宣告停业,这一消息令人感慨万分。

蜥蜴海外仓储中心:据披露,该机构在宣布破产之后,未经客户同意擅自处理了他们的货物,数百个货柜可能以低价被转手,这一行为激起了众多卖家联合起来进行维权。

广东欧运通供应链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部分卖家反映,他们被要求支付“赎金”方可提取货物,公司背后的诸多疑点引人关注,更有“改头换面重新开业”的说法流传开来。

深圳天*供应链公司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导致其未能按时支付给同行业伙伴的货款累计超过千万元;此外,其下属的多家关联企业也因此受到影响。

墨*物流:事发之前毫无征兆,随后被揭露其办公场所空无一人,楼内已无踪影;商家完全失去了联系。

这些企业在遭遇问题之前,通常给人以蓬勃发展之感,不是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扬其所谓的“低价策略”,就是背后有投资方支持,拥有稳定的团队和规模。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幕后支持消失、联系方式中断、法人代表更换,买家几乎无法找到追究责任的途径。

众多商家在社交网络中抱怨不良货代的诈骗举动,其中有人情绪激动,有人感到无奈,然而绝大多数人却感到无能为力。他们被困在货代与平台之间的缝隙中,货物被扣押、运费不断攀升、沟通渠道中断,最终只能独自承担一笔笔的损失。

“18万的货,最后只赔了3万,现在准备打官司”;

此商品临时提价至原价的160%,若客户拒绝接受此价格,将无法取货,并且还需承担1200元的仓储费用。

那个老板已经进了公司,老板娘更名后另起炉灶成立了新公司,对之前所承担的义务却毫无认账之意。

“我那几柜货直接被他们低价甩卖了,人都找不到了”。

这些现象已非孤立事件,而是所有不幸遭遇陷阱的商家所共同面临的切实遭遇。

更令人担忧的是,众多事故背后往往隐藏着相似的伎俩:他们以双清包税为幌子,以极低的价格来吸引顾客,但实际上却通过低价报价、拆分订单、使用虚假账户等手段来削减成本。一旦遭遇查验、扣留货物、缴纳罚款,卖家便沦为“接盘侠”,不仅货物和资金化为乌有,旺季的商机也一并丧失,甚至可能影响到品牌的业绩。

在这种情形中,商家的要求实则相当直接:不追求绝对最低的价格,只希望交易能够可靠;不求速度最快,但求责任明确;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有专人负责解决和承担相应责任。然而,即便合同已签订、付款凭证已拍照,货物安全也无法得到绝对保障。

行业频繁遭遇风险,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告诫,商家应提前构筑安全壁垒,以减少遭遇风险的可能性。首先,应避免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处,保持多个物流合作伙伴关系将更为可靠;其次,必须妥善保存合同、支付凭证、沟通记录等关键证据,以防万一发生纠纷时无法追溯。面对那些看似极具吸引力的“低价双清”或“长期账期”等服务,务必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承担风险的责任完全在卖家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