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制下架侵权产品

近段时间,泡泡玛特品牌下的热门搪胶毛绒玩偶产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堪称顶尖中的佼佼者。在线上,各大官方销售平台普遍显示库存告罄,而线下门店前,顾客们纷纷排起长龙,正品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正所谓“风高浪急,诱惑亦随之增大”,众多跨境商家怀着“富贵险中求”的念头,冒险销售仿冒品及其相关产品,其中不乏娃娃服饰、收纳盒、时尚帽饰以及主题钥匙等。为了减少侵权风险,这些产品的图片常常会对关键信息进行遮挡处理,同时产品标签上会标注“for”字样。

关键信息被打码图源:

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同样适用。亚马逊公司对于侵犯版权的商品一直秉持着零容忍的原则,一场针对侵权行为的严厉打击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近期,众多商家纷纷反映,他们接到了来自平台的关于高风险违规行为的警告信息。“我的商品链接依然存在,但店铺却突然消失了”,“我在商品名称中加入了特殊符号,并隐去了面部特征,销售的娃娃服装却因此被封号”……众多商品链接被强制撤下,甚至有些店铺遭到了永久性的关闭。

卖家透露,他发现一位同业早在三月便已上架了服装,其产品价格仅为7.99美元,短短一个月内销量便突破了1700件,成功攀升至该品类排行榜的第三位。正当市场热度正盛之际,这位卖家却突然间将所有相关商品撤下,这或许是因为遭遇了版权纠纷。

的确,这个火爆全球的潮玩IP背后拥有大量知识产权保护。

泡泡玛特在国际舞台上,通过其关联企业POP MART () PTE. LTD.,利用WIPO马德里体系递交了相关国际商标的申请,其战略重点聚焦于美国、英国、欧盟以及东南亚等关键市场,注册的类别主要集中在玩具这一领域。

部分商标产权 图源:绚蓝知产谈跨境

这些未经授权的仿制品在亚马逊平台上广泛存在,其中一些仿制品的批发价格甚至高于正品盲盒,对正品品牌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此外,部分仿制品质量低劣,遭到了消费者的抱怨,有消费者在评论中表示:“千万别在亚马逊上购买”,这表明这些仿制品对品牌声誉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亚马逊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仍能发现一些周边商品在售,包括展示盒、儿童服饰以及钥匙扣等。鉴于亚马逊正在增强审查和打击力度,若商家未取得官方授权进行销售,届时可能会面临既失货款又丢商品的困境。因此,建议商家们遵守规定,切勿存有侥幸心理,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部分在售相关产品 图源:

2、亚马逊重拳出击

常言道:“伸手必被抓。”随着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日益增强,众多电商平台及知名品牌纷纷加大了维权力度。在这一领域,亚马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023年,全球著名的运动相机品牌GoPro在亚马逊平台上揭露了众多假冒侵权商品,包括三角架和The浮动手柄等。同时,一些商家擅自使用了GoPro注册的商标文字和图案,未经授权。对此,GoPro与亚马逊联合起诉了这些产品造假者,并大规模撤下了侵权商品。

GoPro品牌注册的商标信息 图源:亚易知识产权集团

亚马逊方面回应称:“造假者若试图在我们的平台进行销售,他们不仅侵犯了GoPro等企业的知识产权,还欺骗了消费者,这种行为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

没想到仍有众多卖家难以抗拒诱惑,2024年伊始,亚马逊携手GoPro对众多侵权者提起诉讼,此举使得超过3000家店铺在一夜之间被迫关闭。

实际上,亚马逊在打击侵权行为方面手段一向严厉。一旦发现卖家有侵权或其他违规行为,轻则撤除产品链接、冻结账户,重则提起法律诉讼、开具罚单,让卖家遭受损失。

当然,除了那些“主动”进行侵权行为的商家之外,还有一部分商家是因为疏忽而无意中触犯了版权。由于众多商品的技术要求不高、应用范围广泛,这些商家往往将它们视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因而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侵犯了他人版权。

荷兰某家专注于液体混合系统研究的公司对其旗下的一款喷雾类产品提起了外观专利的诉讼,指控对方产品侵犯了专利权。该涉嫌侵权的产品为喷雾罐。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喷雾罐”一词,会出现6000多条相关结果,众多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均十分相似,其中一些热销产品面临较高的侵权风险。

喷雾瓶专利信息图源:美国专利局

产品侵权现象在跨境电商领域屡见不鲜,屡次发生的维权事件,充分展现了亚马逊对于打击侵权产品所持的坚定立场。

因此,跨境商家若欲持续发展,避免遭受平台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的冲击,必须强化品牌观念,持续留意商标注册等相关信息。此外,还需恪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勿因眼前利益而丧失理智。